近几年来,岳阳市针对机关干部中存在的动力不足、约束不力、状态不佳等原因引起的庸懒无为现象,积极探索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新机制,先后出台和实施了《岳阳市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》、《岳阳市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庸懒表现挂号销号制度(试行)》,《“交心暖心促和谐、严管厚爱铸忠诚”谈心谈话活动的实施方案》,有效解决干部管理失之于宽、失之于软、失之于散的问题,进一步提振了干部队伍的状态,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,促进了干部奋发有为。
一是建立“有错与无为问责”机制,突出解决干部“不作为、乱作为”的问题。针对少数干部中存在的不作为、乱作为等现象,市委提出“有错是过,无为也是过;有错要问责,无为也要问责”的理念,出台了“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”,对问责的内容、原则、对象、方式、程序和处理都作了明确具体规定。《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》出台后,市委对照《问责规定》进一步完善了问责办法,成立了市委干部状态调研和问责处理办公室,切实做到问责无盲区、无特区、无禁区。5年来,全市共问责处理不作为、乱作为、缓作为的干部1738人,大大提高了行政效能。
二是建立“不在状态就问责”机制,突出解决干部“能上不能下”的问题。近年来,针对少数领导干部履职状态不佳、“能上不能下”的问题,市委及时出台了整治意见,列出了固步自封、不思进取,狭隘小气、排斥开放,消极怠工、应付了事,贪图享受、玩物丧志,回避矛盾、不敢担当,利益驱动、行为失范,“官”念过重、心无民众,无视政令、缺乏“三力”(理解力、执行力、创造力)等8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“不在状态”的情形和26种具体表现。对“不在状态”的干部,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,采取群众评议、公开举报、组织查访、目标考核等方法,视程度依程序分别给予诫勉谈话、责令书面检讨、通报批评,责令限期整改“换状态”;对“不换状态”者,视情况给予取消评优评先资格、调整领导班子和交流换岗、降职、降级、责令辞职、免职、辞退等处理,违纪违法的移交纪检、司法机关处理,先后有417名“不在状态”的干部被调整和处理,畅通了干部“下”的渠道,真正做到让状态佳的干部有机会、有地位,使状态不好的干部有所畏、有所愧。
三是建立“庸懒干部挂号销号”机制,突出解决“庸懒现象难纠难究”的问题。去年以来,根据中央办公厅《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》,制定实行了“挂号销号制度”,对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庸懒表现实行挂号,限期整改,做到早发现、早提醒、早纠正,防止和避免小问题滋长发展成大错误,整改到位的按时销号。逾期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,进行“不换状态就换人”或“有错与无为问责”。目前已对134名存在消极怠工、应付了事,无视政令、缺乏“三力”等庸懒表面的干部进行了登记备案,使干部“庸懒现象难纠难究”的问题得到有效破解。
四是建立“谈心谈话”机制,突出解决“重惩处,轻教育”的问题。今年4月以来,岳阳市委在坚持干部任前谈话、诫勉谈话的基础上,将谈心谈话作为对干部严格要求、严格教育、严格管理、严格监督的重要抓手,在全市广泛开展了“交心暖心促和谐,严管厚爱铸忠诚”谈心谈话活动。根据谈心谈话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,分别采取“勉励谈”、“疏导谈”、“鼓劲谈”、“提醒谈”、“鞭策谈”、“诫勉谈”等6种谈心谈话方式,及时了解掌握干部思想、工作、学习和生活等情况。截至目前,市纪委、市委组织部已与全市2363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县处级后备干部进行了谈心谈话,其中正职287人,副职959人,调研员142人,副调研员283人,正副处级干部401人,后备干部291人。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在市纪委、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谈心谈话科级及科级以下干部2.3万人次。通过建立“谈话”机制,搭建起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与干部互动交流的平台,进一步加强了对干部队伍的教育、管理和监督,有效解决了干部管理工作中长期存在的“重惩处、轻教育”的问题,充分体现了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管理干部的原则。
通过实施“有错与无为问责”等一系列从严管理干部制度,形成了“治庸治懒”的强大合力,使对干部监督管理的内容更细、手段更多、措施更严、效果更好,逐步建立起全方位、立体型、配套化、日常性抓干部监督管理的新格局,成为根治庸懒无为现象的治本之举。(作者单位:湖南省岳阳市纪委)
作者: 黎继华 责任编辑:蒋品国